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发展理论 >> 经济发展趋势 >> 正文 >> 正文

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机遇

来源:经济发展理论 时间:2022/6/17
在十四五期间,中国经济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很多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城乡的协调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长期以来,户籍制限制了人口流动,抑制了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不均衡的土地政策又导致了中国的土地资源错配,东部地区虽然人口仍在持续流入,它们所使用的城镇建设用地在全国所占的份额却越来越低,而建设用地被大量地配置到了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人口流动和土地配置的问题又会衍生出住房短缺、教育资源等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好,就能够为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红利。除此以外,经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还有哪些现象?未来会出现哪些经济趋势?会不会出现房价泡沫?1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大国大城》的作者陆铭老师将会做客混沌大学,为这些问题带来详尽的解答。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结构调整空间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效应总体利大于弊,既有助于企业分摊成本、也有助于人们相互分享知识技能,提升服务业竞争力,还能帮助劳动力更容易地就业。但是也会导致,污染、拥堵、犯罪等一些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因此,经济和人口的集聚能够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提升人均GDP,但要注意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本来,当城镇化有利于人才和经济发展的时候,人口就进一步向城镇集中,而当高房价、高通勤时间让生活不便的时候,人口就向乡镇溢出,最终形成人才和土地资源的均衡配置。然而,户籍制度和土地政策却限制了这种迁移过程,形成了上述资源在空间上的错配,并导致了一系列的后果。在本节课程中,你将学到人口集聚的利与弊,以及人才和土地资源的错配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城乡和区域发展中央提出,中国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陆铭认为,对于城乡和区域发展的空间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形成国内市场主导的国民经济循环,能够释放经济增长的内需的潜力,最终能够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而且,更高效、更协调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仅有利于形成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而且可以促进经济的外循环。这又是为什么?在本节课程中,你将学到,陆铭老师对于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深度思考。城乡和区域发展方面的政策建议面对人口和土地的空间错配,需要一系列的政策调整来加强人口和土地的空间的匹配,降低成本,一方面强化作为人口流入地的都市圈的国际竞争优势,一方面加强人口流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投资。在本节课程中,你将学到,陆铭老师对上述政策的一系列分析和建议。如果想了解陆铭对于双循环背景下中国城乡和区域发展的详尽分析和政策建议,请快来预约《大国大城:双循环、城镇化与新机遇》这门课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htaiguo.com/fzqs/11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