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药店
您现在的位置: 经济发展理论 >> 经济发展原理 >> 正文 >> 正文

古树茶热潮给山寨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好是坏

来源:经济发展理论 时间:2021/12/15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342232630205756&wfr=spider&for=pc

由于热爱看书,偶尔也会写些上不了台面的文章,我从事了编辑方面的工作。刚接触普洱茶行业工作不久的我对普洱茶文化知识一知半解,在同事和朋友的帮助下,推荐我看了马哲峰老师的著作——《普洱寻茶记》。

自我拜读马哲峰老师著作伊始,每每读到精彩之处,总难以压抑住心中那蠢蠢欲动的念想,恨不能像悟空一样召唤一朵祥云,瞬间赶往云南各古茶山寨,一睹马哲峰老师笔下所描绘之风采。马哲峰老师身体力行游览于云南各大茶山之间,每停顿一处,总能把笔下的古茶树神采、茶古寨变化、茶农生存的不易及心理路程等风情勾勒得形象生动,令读者仿若亲身经历,难免多有感慨之处,能悟得其中一二已受益良多。在此向茶友们分享,望茶友们有所收获。

一、寻茶路途坎坷曲折,寻茶者为了什么?

“比之于茶圣陆羽亲身垂范细致入微的观察,我们还是走的太过匆忙了呀!”这是马哲峰老师在书中感慨之言。马哲峰老师带领寻茶队伍寻茶途中,每次进入古茶树山寨寻茶之前,总会遇到山路坑坑洼洼、崎岖难行等困难,偶尔运气不佳,遇到骤雨突降或有人施工修路等突发情况,也只能中途折返,与古茶山失之交臂。

正如马哲峰老师文中所述:“夜半时分,从天而降的倾盘大雨让人从睡梦中惊醒,想想那从未涉足的崎岖山路,忧心忡忡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此类对山路状况的叙述多有重笔。那么,寻茶之路如此途坎坷曲折,寻茶者究竟为了什么呢?马哲峰老师在书中早有先见之言:“现代以茶为业、依茶为生、专事教育的人们,入山访茶并非是今人的创见,而是承继先贤们的遗风!”

先不论利益牵扯,我想至少有那么一部分茶文化爱好者,他们效仿古贤,著立茶书,致力于传播中华千年的茶道文化,使中国茶道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传承下去。

二、“古茶树”热潮给山寨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好是坏?

“寨子里原有没几户人家的传统杆栏式建筑的老房子已经拆毁殆尽……让人感叹市场经济的力量是如此的强悍……”亲眼见证很多少数民族文化日渐凋零,马哲峰老师难免唏嘘感慨。

随着古茶树热度的持续增高,古树茶价格一路上涨,自然而然带动各古茶树村寨的经济发展,古茶树村寨丢掉了很多传统建筑风格与民族习俗等文化,被汉化的速度令人惊讶,很多古茶山村寨的茶农也不复以往纯朴热情的模样,愈显得现实冷漠。

然而,科技产品给茶农们的生活带来便利,进一步提升了茶农的制茶工艺水平,茶叶成品质量提高价格也会随之暴涨,茶农的收益也会水涨船高。古树茶热潮给山寨带来的经济发展究竟是好是坏?

在此我不做结论。也许在中国物质遗产文化学者看来,这种行为是一种奢侈;不过古树茶山寨茶农追求生活质量而抛弃一些他们认为陈旧的东西也无可厚非。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规矩,就此事而言,关键在于最后保存了多少物质文化遗产,至于是对是错,自留有后人评判!

三、茶农过度的采摘,古树茶将会越来越少?

“茶树并非全部都会如人们所愿,能够生命之树长青。而是伴随着树龄的增长,由于自身的衰老,病虫害的侵袭,以至于人们掠夺性开采,不断消亡。”马哲峰老师行至莽枝正山时对茶树日渐稀少的现状作出了如此解释。

自拜读完马哲峰老师的著作后,我对白莺山茶王二嘎子、被称作“锦绣茶祖”的香竹箐大茶树以及邦崴的过渡型古茶树王印象尤为深刻,他们上千年的沧桑变化,仍然代表着滇茶文化的底蕴存活于世,意味着它们见证了云南茶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传承,就像一位年迈的君王,始终坚守着自己辛苦创建的基业。然而,如《仁王经·无常偈》提到的一般:“生老病死,事与愿违。”这是自然规律新旧更替的常态。

在古茶树热度的浪潮中,很难有人不被经济市场带来的暴利所诱,即使古茶树已在自然灾害下遭受重压,仍然逃不过部分眼红者过度采摘的命运。古茶树在承受岁月与自然病害的双重考验后,还要面临着茶农们掠夺性的采摘,古茶树的日渐稀少已然是一种预见。可持续发展才是一个行业能长久不衰的保证,当代的我们何其之幸?还能品尝到古树普洱茶之醇厚之香美,愿有远见者日益增多,能把这种古朴纯正的味道一直延续下去。

四、自然因素决定茶叶产量?

“在自然的面前,依茶为生的人们,终究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宿命。”每当马哲峰老师看到古寨茶树受气候影响面临着减产,总会唏嘘不已。在各大古刹山寨的寻茶途中,马哲峰老师总会有意无意向茶农们打听茶叶行情,进而从茶叶产量、品质以及经济市场等角度去帮茶农们分析收入情况。当茶农们的茶叶高产、优质,即将高价出售时,马哲峰老师会为他们而感到高兴;当听茶农们说茶叶将因气候恶劣而减产时,马哲峰老师也常有“在自然面前一切都微不足道”的唏嘘之语。

五、古寨交通、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基本空白?

“古茶的热潮带来了财富,但偏僻的茶山上,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仍然几至于空白。”年马哲峰老师行至贺开寻茶时多所闻所见有此感喟。马哲峰老师接触的所有茶农中,年在贺开见到的小女孩让我记忆深刻。她们都在勐混镇上读小学,平均年龄只有7岁左右,由于学校离家路途遥远只能住校,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两个小女孩因为想妈妈从学校偷偷跑回了家,而学校离家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我想着……即使至今隔了四年的时间,古茶热潮带来了很多财富,在这些偏僻的茶山上,教育、医疗、交通等配套服务被填补的空白仍然有限,距离彻底解决此类问题,依然任重而道远。

马哲峰老师“知行合一”,千里迢迢来到云南探寻普洱茶的“形态之美”“汤色之美”“香气之美”“滋味之美”“叶底之美”,践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人生箴言,并把自身所见所感著立成茶书――《普洱寻茶记》,供广大茶叶文化爱好者参读。我读完《普洱寻茶记》,自觉普洱茶闻识见长且受益匪浅,特推荐给各位茶友,错过此书,难免觉的遗憾。

最后,向大家分享一些马哲峰老师途经各古茶山寨的品茗感受(每个人口味风格不一样,仅作参考):

白莺山:生茶甜美,熟茶醇和。

冰岛:清凉、甘洌,柔美的茶汤如丝般滑入喉底。

景迈:茶汤入口滋味苦重,苦中带涩,但迅疾回甘生津,香气呈现优雅的花香;嗅闻杯盖,香气芬芳典雅,茶汤入口几分钟后,开始感觉浓重的苦感,数分钟后苦感消退,满口甘甜。

勐宋:苦尽甘来、山野气韵强烈。

南糯山:茶条粗大肥壮,条索乌黑油润富有光泽,干嗅就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入口滋味饱满,苦隐涩弱。

贺开:入口香醇,回味甘甜,馥郁芬芳的香气,恰似自然成熟的水果与蜂蜜混合在一起的香味,沁人心脾。

邦盆:介于曼弄与老班章之间,入口苦中带甜,苦甜平衡,极为协调;有着芬芳优雅的花香,杯底留香持久,山野气韵彰显无遗。

老班章(小茶树):入口苦感较弱而涩感强烈,回甘生津较慢,依然优雅诱人芳香若兰的香气。

老曼峨:毛茶远较新班章、老班章更为粗壮肥大,苦感更重,回甘较慢,但强劲持久;香气同为花香却不如新班章、老班章来的细腻,价值仅仅只有老班章的三分之一,新班章的一半,堪称性价比最好的班章茶。

勐龙:古树苦茶,苦感锐利,直入喉底,苦比黄连,长久不化;两年后再品苦茶:既往僵苦不化的苦茶,饮过之后居然开始有了微弱的回甘;古树甜茶,细腻光滑的口感,芬芳诱人的香味,山野气韵扑面而来。

攸乐:苦味迅速在口腔化开,回甘生津迅猛;细细嗅闻,一种芬芳馥郁的果香,沁人心脾。

革登:涩感强烈,有回甘,香气芬芳。

倚邦小叶种古树茶:轻手泡的茶汤色泽晶莹剔透,入口似乎无味;重手闷泡,苦强涩隐,回甘迅急而持久,弥漫于整个口腔,唇齿回甜;香气空灵,恰如空谷幽兰,非心静不足以体察其曼妙!直叫人一咏三叹!

蛮砖正山古茶树:茶汤入口,滋味浓醇,甘冽香甜,苦而不涩,入口即化,迅急回甘生津,从口唇到舌尖再到齿颊,弥沦乎整个口腔内;香气馥郁,幽雅细腻,泌人心脾,芬芳若兰;山野气韵,强烈持久。

困鹿山古树茶:轻手泡汤色黄亮,热闻杯盖,果香芬芳;冷闻杯底,香气幽长;滋味入口醇香,苦隐涩弱,回甘生津较快;尚具山野气韵。

注明:文章来源于说茶网作者:默漠。

转载请注明:http://www.thtaiguo.com/fzyl/103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